全国学子梦寐以求的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在她的面前“落榜”两次;
出身贵州农村,却有魄力贷款百万远赴美国读博。
她叫詹青云,从“青云”二字中,就能看到父母对她远大的期望。
图片
然而,读初中时的詹青云却成绩平平,从乡村再到省重点,数次的转学让她变成了班上的差生。
班主任老师甚至建议她不要考高中,找一门技术学一下算了。
但詹青云却不声不响地成为了当年中考的一匹黑马,直接考上了贵州省最好的高中——贵阳一中。
在2008年的高考中,她更是以658分的好成绩位列贵州省前五,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面对北大抛来的橄榄枝,这个姑娘不仅没有兴高采烈地接下,反而放弃了这个机会,转头去了香港中文大学。
图片
因为她知道,香港不仅是通往国际的跳板,还有一份丰厚的奖学金可以用来暂缓家中的经济困难。
在香港7年本硕连读的学习生涯中,詹青云不仅成绩优异,还经常参加校园活动,尤其热衷于辩论赛。
结束香港的学习生涯后,詹青云可以选择留在母校攻读博士学位,而北大也再一次给她发去了邀请函,希望她能够去北大继续深造。
可詹青云却再一次拒绝了北大,她想远赴美国,到哈佛大学读博。
可赴美留学需要大量资金,詹青云不愿意成为家中的拖累,她贷款了一百万元用来支持自己的梦想,来到哈佛法学院继续读博。
如今,詹青云拿到博士学位后,进入了顶级律所“欧华”,仅仅一年时间,就将一百万贷款还清。
图片
在综艺《奇葩说》第六季中,她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了总冠军的名次。
很多人对于她的行为并不理解,不懂她为什么宁愿冒着贷款的风险,也要追求遥不可及的哈佛大学。
如今,詹青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这不是冒险者的孤注一掷,而是她努力得到的最好回报。
图片
风险偏好与决策
我们都知道一种赌徒心理,越是豪赌失败,越想继续开下一把,认为自己必然会逆风翻盘。
曾经一位朋友就曾掉入这样的陷阱,在网络上看到某教育机构宣称:考了xx证书就可以年薪二十万,进入行业顶尖岗位。
于是,他也跟风报名了机构的课程想要考证,然而这个机构的课程贵得离谱;
他无奈只能贷款上课,并信心满满认为,每月只需还800而已,况且等证书到手,赚钱还不是轻轻松松?
当被劝告这有可能是一场骗局时,朋友居然毫不在意地说:“风险越大,收益就越大。”
这就是典型的错估自己实力,而后在与风险作对比得出的错误答案。
图片
在风险偏好与决策理论中,不同风险偏好的人对于风险会有不同的认知,进而影响决策过程和行为方式。
风险偏好较高者倾向于选择风险高、收益高的项目,他们对于收益的波动有较高的容忍度,对于不确定性也提前做好了准备;
而风险偏好较低的决策者倾向于选择较为稳定和安全的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他们厌恶损失,害怕不确定性。
两种风险偏好者的决策都是有利有弊的,但前提一定是我们正确预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盲目自信或是相信他人。
图片
延迟满足
在很多人看来,或许面对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学业挑战时,选择近在咫尺的保守选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即使心中的理想并不在此处,也可以暂时放弃理想,转而追求更稳定的收益。
然而或许在另一些人看来,这样的做法是违背了自己的心愿。
心理学中的延迟满足指的是个体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或更持久的收益,主动放弃当前立刻可以满足的较小的需求。
图片
这样的需求不仅在于食物、爱好、娱乐,更在于理想和信念。
就像有些网友不理解的习惯:“怎么会有人拿到了奶茶和快递能够忍住不喝不拆啊。”
在习惯延迟满足的人心中,当前小小的收益是微不足道的,表现在生活中,他们可以等待奶茶和烧烤一并到齐,才开始享受美味;
可以运动之后再喝啤酒,只为了一瞬间的凉爽和过瘾。
而表现在理想和信念中,他们会为了更远大的目标而放弃眼前的收益,坚定朝着自己的理想追寻。
在完成理想后得到的满足,是过去的蝇头小利完全无法比拟的。
图片
心理资本
当出国留学但需要背负百万债务的有可能是你,你会去吗?
我相信,大多数人面对这样的前途渺茫,都会犹豫不决。
图片
我曾接待过这样一位来访者,她家庭条件并不优越,高考后她考上了一所费用不低的大学,父母想让她申请助学贷款。
女孩答应了,然而这四年的大学时光,她的心里一直被助学贷款压着,总感觉处处低人一头,好像这个大学上的很不正当。
毕业后,她拼命工作攒钱,最节省的时候只吃馒头配酱和清水挂面,终于在三年里将贷款还完。
她说:“还完贷款的一瞬间,感觉耳清目明,眼前突然亮了。”
“压着我多年的阴霾一下子就散了,我去饭店点了一份炸鸡,边哭边吃,边吃边哭。”
心理学中的心理资本指的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状态,具体表现为:
面对困难和挑战和能够付出努力去追求目标;对现在和未来有积极的期望;当身处逆境时有较好的心理韧性。
图片
我们作为普通人,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有对于目标锲而不舍努力的信念和能力,就不要轻易为自己设定太多太沉重的目标。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我们躺平,而是量力而行,在体验适当压力的同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压力。
或许我们无法成为下一个詹青云,又或许我们都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闪闪发光,拥有自己人生的“小确幸”。
-The End -作者-专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垒富配资-实盘炒股配资-股票股指配资-专业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